本期公基輕松學的主題是:歷史常識中的辛亥革命。
關注公眾號:事考必勝,每天5分鐘,輕松學公基。
一、起始時間
發生:1911年10月10日。
結束:1912年2月12日。
二、目的
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
三、性質
近代中國第一次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四、中堅力量
辛亥革命的中堅力量:青年知識分子。
五、重要領導人
孫中山: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蔣翊武:武昌起義的總指揮,被孫中山譽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
黃興:原名軫,字克強,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開國元勛,辛亥革命時期的先驅和領袖,以字黃克強聞名當時,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并稱。
六、革命黨反清運動
1、興中會
1894年,孫中山前往美國檀香山在華僑中宣傳革命,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初步形成。
劉祥、何寬為首任正副主席。
興中會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合眾政府。
興中會的口號:“振興中華”。
孫中山在《檀香山興中會章程》中寫道:“是會之設,專為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見。”
2、同盟會
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中國革命同盟會成立,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黃興等任庶務;除制定了《軍政府宣言》、《中國同盟會總章》等文件,還決定在國內外建立支部和分會,其機關刊物是《民報》。
同盟會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簡稱為“民族,民權,民生”,合稱“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中國同盟會在推翻清政府、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
七、經過
1、保路運動
1911年5月,清政府以鐵路國有之名,將已歸民間所有的川漢、粵漢鐵路筑路權收歸“國有”,馬上又出賣給英、法、德、美4國銀行團,激起湘、鄂、粵、川等省人民的強烈反對,掀起了保路運動。
1911年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逮捕羅綸、蒲殿俊等保路同志會代表,槍殺數百請愿群眾,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處保路同志會,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憤怒。人們自發的將各處電線搗毀,沿途設卡,斷絕官府來往文書。1911年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成為武昌起義的先聲。
2、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在同盟會的推動下,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等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率領起義軍攻占楚望臺軍械庫,奪取槍支彈藥,第二天,起義軍攻陷總督衙門,漢口、漢陽的新軍起義響應,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了勝利。
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并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八、“中華民國”的成立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正式成立,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提出辭呈,向臨時參議院推薦袁世凱接任。
4月2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遷往北京,4月4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該院遷往北京。
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3月11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取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開始施行。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 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九、結果
清帝退位,民國建立,袁世凱上臺。
十、意義
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頒布了反映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精神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辛亥革命也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國內紛紛成立了很多實業集團,使資本主義工商業有了較快的發展。
辛亥革命是中國政治現代化的開端,建立了中華民國,踐行了民主立國、共和建國、憲政治國,使中國政治從傳統邁向現代,實現了政治形式合法化、政治結構理性化、政治行為多元化。
十一、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沒有發動廣大民眾;沒有提出明確反帝綱領。
2.(單選題)三民主義是( )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
3.(多選題)孫中山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將"三民主義"闡發為( )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
4.(單選題)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的事件是( )。
本期試題共5道,全部試題請點擊底部查看原文開始做題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開始做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