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公基輕松學的主題是:歷史常識中的抗日戰爭時期。
關注公眾號:事考必勝,每天5分鐘,輕松學公基。
一、局部抗戰時期
1、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我國東北蓄意制造并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它標志著世界反法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
由于張學良奉行不抵抗的政策,短短四個月內的時間,整個東北地區全部淪陷,使東北地區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2、一二八事變
一二八事變,又稱一二八淞滬抗戰,日本稱上海事變或第一次上海事變、淞滬戰爭。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為了轉移國際視線,并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屈服,于1932年1月28日晚發動的進攻上海中國守軍的事件。
3、華北事變
華北事變是指繼“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之后,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侵略華北和南京國民政府,在華北繼續妥協退讓下一系列喪權辱國事件的統稱。
華北事變后,日本步步緊逼,瓜分中國的野心徹底暴露,中華民族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機,民族矛盾空前上升。
4、一二九運動
一二九運動,是指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并吞華北五省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5、瓦窯堡會議
瓦窯堡會議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陜北子長縣瓦窯堡召開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分析了華北事變后國內階級關系的新變化,討論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等問題,批判了黨內長期存在著的“左”傾關門主義,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6、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提議而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基本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內戰,開始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階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7、《宣言》的發表
1937年7月15日,中國共產黨將擬制的《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送交國民黨。
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紅軍,即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改編而成“國民革命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任正、副總指揮。后又將湘、贛、閩、粵、浙、鄂、豫、皖8省的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和紅軍第二十八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項英任正、副軍長。
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這個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二、全面抗戰時期
1、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爆發“七七事變”(即盧溝橋事件),標志著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端和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開始。
2、正面戰場
、、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自1937年8月13日起,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結束,又稱作“八一三淞滬戰役”,這場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1937年12月,日軍攻占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日軍在南京進行六星期的大屠殺,死亡30萬人以上。
、、太原會戰
太原會戰是1937年10月至11月,抗日戰爭中,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御戰役,主要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等。其中,平型關大捷是全面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次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徐州會戰
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云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御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臺兒莊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余人,史稱臺兒莊大捷。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武漢會戰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中一場大規模戰役,中方投入兵力達100萬以上,該戰役共進行了四個半月,是整個抗日戰爭中時間最長、規模最龐大和最出名的戰役。至10月下旬,武漢三鎮全部淪于敵手,武漢會戰結束,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3、敵后戰場
、、八路軍創立的根據地
115師創立的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29 師創立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120師創立的晉綏抗日根據地。
、、百團大戰
為了粉碎日本帝國主義對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于1940年8月至12月,由彭德懷指揮,在華北戰場發動了一次以破壞和襲擊交通線及根據地內日軍據點為重點的大規模地對日軍的進攻,陸續參戰部隊達到100多個團,20余萬人,進行戰斗1800余次,消火敵偽據點近3000個,殲滅日偽軍4萬多人,史稱“百團大戰”。
三、日本戰敗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將予以日本“最后之打擊”。
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
1945年8月15日, 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四、紀念日
1、“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
每年9月3日,1945年9月2日接受日本正式無條件投降。
2、“七七”抗戰紀念日
每年7月7日,為紀念國恥七七事變的發生而設立。
3、“九一八”紀念日
每年9月18日,為銘記國恥九一八事變而設立。
4、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
每年12月13日,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中國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由全國人大于2014年2月27日設立。
2.(單選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標志( )。
3.(單選題)( )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有力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4.(單選題)徹底粉碎日軍三個月亡華狂言的戰役是( )。
本期試題共5道,全部試題請點擊底部查看原文開始做題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開始做題
下一篇:302.歷史常識中的五四運動